| 网站首页 | 学会介绍 | 学会动态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会员服务 | 西部中心 | 学科建设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 >> 学会动态 >> 学会领导 >> 正文
魏后凯:对乡村振兴几点思考

1.农村现代化不同于城市现代化

农村现代化与城市现代化在很多方面都不一样,因为农村与城市的功能定位不一样。农村承担的功能主要是农产品、生态产品的供应,同时也是城乡居民生活休闲的空间;而城市主要是一种高密度的产业集聚,主要是工业、服务业,以及要素集聚。现代化的农村应该是山清水秀,一派田园风光,农村要实现现代化则要构建现代化的乡村产业体系,这与要素集聚、服务业发达的城市是不一样的。

2.乡村振兴面临的四个问题

中国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主要是农村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我国现在的农村发展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与发达的农业强国相比,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

第二,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很大。

第三,农村的养老设施却比较短缺,养老服务远远跟不上社会需求。

第四,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还比较滞后。

3.乡村振兴应该避开四个误区

一是以为乡村振兴意味着乡村人口比重的提高。城镇化是现代化的标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会持续向城镇迁移。

二是以为村庄的减小意味着乡村的衰败。未来乡村的人口会进一步下降,人口少了,甚至有一部分村庄将会消失。但我们不能把城镇化进程中一些村庄的减小和消失简单看成是乡村的衰败。

三是把城市规划建设的方法照搬到农村。乡村跟城市的功能定位是不一样的,不可能也不应该把城市规划建设的方法照搬到农村。

第四,将农业现代化与小农生产对立起来。小规模生产经营是中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形态,虽然随着现代化的推进,未来会有新的主体形态;但是,我想这种小农生产、小规模经营将会长期存在,关键是如何有效地把小农生产跟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起来。

4.走内生型乡村振兴之路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激活市场,全面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活力和内生动力,提高内生发展能力,走内生型乡村振兴之路。激发内生活力关键在改革创新,包括土地改革、产权改革、企业组织改革、支持保护体系等。

5.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

我把乡村振兴归纳为12个字: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既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继续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优化农业保护政策体系和强农惠农政策,同时更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要推进城市的资本下乡

过去,我们对城市资本下乡有误区,说只是资金的问题,其实城市资本下乡应该是资金、人才、技术、品牌、营销经验的综合体。城市的资本在乡村建了一个项目以后,随着资金的进入,营销和品牌管理经验就跟着进来了。

同时,一定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采取多元化的途径来引导社会资本大量地进入。这种资本的进入要采取激励加负面清单制度,一方面对社会资本进入到乡村振兴中来,我们要给予一些资金方面的政策鼓励,同时我们要制定负面清单。比如说粮食安全的问题,不能把优质的耕地都去搞非农化、非粮化,搞大宅大院肯定不行,侵犯农民的权益肯定不行。

7.优化基础设施布局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口的老龄化、村庄的空心化、村庄的减少是必然的趋势,这些年自然村和行政村都在不断地减少,我们一定要根据城镇化的趋势,根据未来城乡人口分布的状况来优化基础设施的布局,优化公共服务的布局,对村庄的布局进行优化调节和引导,不能说人都跑到城里来了,还建立大量的公共设施。在村庄布局优化的过程中,一个核心点是一定要把楼房的现代化提高到一个重要的战略高度。现在很多楼房的寿命比较短,质量比较滞后,缺乏规范。

来源:中国区域经济研究网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农村发展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会长  魏后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22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 京ICP备1503938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182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厂胡同1号社科院工经所 电话:010-68057169 邮箱:chinaregion@163.com 邮编:1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