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学理论的逻辑底基是关于“人”的行为假设,这一假设基于关于人的价值伦理和工具理性的观察视角和理论认识。企业是最基本的经济组织形态,发挥着极为重要的经济功能,对于生产产品、提供服务、促进就业、技术创新、创造财富具有巨大贡献;同时,企业也有缺陷和不足,也会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作用和影响。企业的行为不仅受经济理性驱使,也受制度和文化因素的支配。当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企业的组织行为就具有了目标取向的可选择性。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企业自由。企业不仅要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将一定的社会利益目标嵌入企业的组织行为中,而且可以设立和发展社会型企业,这样的企业会将社会利益目标置于企业的自利性经济目标之上,以实现更高的意愿满足。企业追求社会价值的意愿,将超越利己目标而成为更强劲的行为驱动力。新时代,企业的行为取向和社会价值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行为的“理性”涵义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企业何为”已经成为越来越受经济学家和经济实践者 (企业家) 深度关切的社会议题和认识省悟,它决定了人类经济活动的终极意义和价值:超越工具理性,增强意愿追求的能力,在达成意愿的过程中实现满足感和幸福感。
关键词:企业行为;企业伦理;行为取向;意愿选择
来源:改革与战略
论企业何为——关于企业行为的政治经济学研究.pdf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商学院院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 金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