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学会介绍 | 学会动态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会员服务 | 西部中心 | 学科建设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 >> 学会动态 >> 学会领导 >> 正文
陈耀:补齐科教短板 提高集聚质量 打造开放高地

河南省委工作会议提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我认为这一目标的提出主要基于三个方面:一是基于责任和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四次到河南视察,都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让中原更加出彩”。向着“两个确保”奋进,就是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使命担当。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与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两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高水平的建设目标有赖于高质量的建设过程,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必然能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二是基于对现代化建设规律性的认识。围绕“两个确保”,提出“十大战略”,形成清晰的方向和路径,诸如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深化改革与开放合作,都要按照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来推进。三是基于对省情区情和发展阶段的准确把握。因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同的地区发展的阶段也不同。“两个确保”要达到的目标经过认真测算和比较分析,具有可行性和可及性。围绕“十大战略”,我认为有三个方面需要高度重视并加快推进。

举全省之力补齐科技教育短板

科技教育短板是河南的一个软肋,要让创新真正成为中原更加出彩的最大动力引擎。十大战略中,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处于第一位,抓住了前行的牛鼻子。推进现代化建设,要解决三大来源问题,第一是科技,第二是人才,第三是资金。对河南来讲,技术、人才还处在一个需要爬坡过坎的阶段。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是关键,是核心。目前创新驱动在我国大概有三种模式:一种是北京、上海的模式,主要靠国家的力量投入创新,生产国之重器;一种是杭州、合肥这样一些城市的模式,注重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在前沿应用技术及商业模式方面形成创新特色;一种是深圳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模式,其创新的研发投入、专利成果及其转化,90%以上都来源于企业,创造了华为、中兴、腾讯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这些做法都值得融汇性学习借鉴。

科技创新的前提是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创新体系和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目前,国家级大科学装置主要布局在四个地方,分别是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广东深圳,这四个地方要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河南要成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不仅要有国家级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也要争取更多大科学装置落地。除了建设超级计算中心,还要争取建新一代中原光源,同步辐射光源是观察微观世界的最先进工具,应用领域非常广,涉及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药物学等诸多科学领域,对河南打造中部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育方面,河南最缺乏的是一流高校,建设国家一流的高等教育甚至要不惜以全省之力来实现,这是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本大省转变的关键。要让科技教育强起来,补齐科教短板,真正让我们的创新驱动成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最大动力。

高峰高原并举,提高集聚质量

河南省委工作会议提出,在中心城市起高峰、创新开放建高地的同时,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既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也重视县域经济成高原,两者并举充分体现了区域发展所追求的效率与均衡两大目标。中心城市的建设重点是形成要素和产业的集聚效应而县域经济的发展,则更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一个省域的现代化建设主要决定于中心城市的能级和水平,尤其是作为省域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省会中心城市,要发挥其对全省的引领、集聚、带动、示范、平台等主引擎功能。

郑州作为省会城市,能够进入国家中心城市行列,对河南是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近些年郑州城市建设提速,集聚效应凸显,各项功能完善,人口和经济的首位度提升,但相比国内其他省会城市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正处在发展上升阶段的郑州市,如何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并发挥好对全省及中原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还需要认真思考。目前总体上看,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在集聚的质量、引领的水平、带动的能力等方面做得不够,高端要素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较少,在创新引领和创新带动上,要实现从集聚策源转为扩散溢出效应,在改革创新上发挥出示范效应,要走的路还很长,还要继续努力。

内外并举,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作为不沿海不靠边的内陆省份,河南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必须把对外开放与对内合作结合起来,内外并举,不能重外轻内。河南在内陆开放上做出了出色成绩,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在国内领先,开放通道、口岸、平台、产业、环境都不断在完善,但是总体上对外开放的水平还不高,外贸外资外经的规模小、结构单一,还需要加快构筑四条丝路,依托自贸试验区,真正建成内陆开放高地。

同时,要发挥河南居中的区位交通优势,更加重视做好对内合作的大文章,特别是在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对接上下大力气。河南离京津冀比较近,而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为京豫合作搭桥,对接首都的科技创新资源相对便利。要主动争取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是获取创新资源、科技成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来源。目前,中关村论坛已成为进行科技交流、成果展示和交易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平台,可以争取中关村论坛在中原设立分论坛,以外力助推科技赋能。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目前正有一批中央企业总部外迁,一些地区纷纷给出优惠条件吸引央企落户,例如武汉已有三家央企总部。要及时发现这个集聚高端企业的机会,争取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央企总部外迁落户河南。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陈耀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22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 京ICP备1503938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182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厂胡同1号社科院工经所 电话:010-68057169 邮箱:chinaregion@163.com 邮编:1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