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学会介绍 | 学会动态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会员服务 | 西部中心 | 学科建设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 >> 学会动态 >> 学会领导 >> 正文
陈耀:区域中心城市迎来发展新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我国主要是在缩小东中西部的发展差距,实际上重点是实施“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战略。最近几年,国家在区域协调战略上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可以将其视为“南北统筹”。北,指的是以雄安新区建设为重点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南,则主要是指粤港澳大湾区;统筹的中间联络线则是以长三角一体化为重点的长江经济带建设。进入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不仅体现在地带之间的协调,同时更强调城市群的内部协同和一体化。以中心城市来引领城市群的发展、以城市群来带动区域发展,将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长三角地区的总人口是 2 亿多,占全国 1/6;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的近 1/4,约 20 万亿元,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核心城市是上海,而杭州、南京、宁波等城市,可以将其视为次中心城市,这些城市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根据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大都市区都会经历一个由集聚到扩散的演进过程。人口、产业刚开始都大量向中心城市集聚,规模经济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拥堵、污染、高房价等“城市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市非核心功能又将对外转移,比如现在的北京和上海。这种转变将给一些次中心城市带来更多的机遇,比如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一体化以及人才、资本、产业、技术的吸收集聚。

眼下,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城市更新则是这股新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宏观的理解层面来看,城市更新是城市的产业、空间、人口整体优化,进入再调整、再开发阶段。从微观上讲,主要是为土地存量资源进行整合和挖掘,为城市发展寻求新的空间。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广州的城市更新探索具有普遍意义,即“不搞大拆大建,以针灸疗法的微改造为主”。

工业遗存的保护和再开发实际上与城市的产业结构演进、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从中心城市发展的角度而言,未来的产业结构都会以服务业为主导,所以传统工业很早就开始工业的“退二进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城市都是服务业比例越大越好。比如,上海很早就提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守住常住人口规模底线、工业规模底线和土地零供给底线。其中,工业规模底线指制造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保持 25%的份额。这个思路不难理解,如果制造业的比例持续下降,会影响到服务业。现在的实体经济和过去不一样,先进制造业早已成为未来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尤其是研发、文创产业。当制造业转型升级、更新迭代后,挖掘工业遗存的内在社会价值,对于激发文创经济活力、构建商业空间多样性、保护城市多元文化资源都具有重大意义。

文章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陈耀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22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 京ICP备1503938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182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厂胡同1号社科院工经所 电话:010-68057169 邮箱:chinaregion@163.com 邮编:1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