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学会介绍 | 学会动态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会员服务 | 西部中心 | 学科建设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 >> 学会动态 >> 学会领导 >> 正文
陈耀:着力优化实体经济的空间格局

近年来,从生产效率、可持续发展水平、技术创新、国际竞争力和工业增长等五个维度衡量,我国四大板块区域发展质量都有所提升,但空间分化明显。东部地区提升最为明显,中西部地区更多表现为高投资带来的高增长,特别是西部地区发展质量亟待提高,东北地区发展波动较大。各地区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也不相同,中西部地区实体产业盈利空间收窄对于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不利;东北地区的市场化水平较低严重制约着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生产成本上升削弱东部地区工业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由于实体经济面临困境的区域差异性,因此,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注重政策措施的普适性,同时更要因地制宜,解决不同区域的不同问题。

一、多渠道降低各地区实体企业的经营成本

一是减轻实体企业的税费负担。改革税制,降低实体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的税率,取消不合理的税收项目,减少或全部取消针对实体企业的收费项目。二是引导金融机构资金向实体中小企业倾斜。如金融机构向实体中小企业发放低息贷款,可实行贷款补贴、税费减免。三是扫清民间资本投资实体产业的障碍,多角度、多层次拓宽实体企业融资渠道。

二、切实打破区域行政壁垒,推进全国市场一体化

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背后的动因是区域间的行政分割严重。在分税制和政绩考核体制下,各级地方政府必然为了加快本地区经济发展而强化“以邻为壑”的思维观念,要消除区域行政壁垒形成的根源。一是逐步改革地方干部政绩考核体制。要多方面综合考察地方干部的政绩,如经济发展质量、生态环境保护、增进当地人们福利等。二是要推动各地区间打通“断头路”、破除“关卡”,推进基本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三是建立健全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让承担生态保障责任的地区放弃一部分发展经济的权利,重点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而让适合经济开发的地区大力推动经济发展,且让享受生态服务的地区为提供生态服务的地区付费,从而让两类地区都能从中受益。四是建立健全惩罚机制。对那些设置种种行政壁垒阻碍资源要素跨地区自由流动和全国市场一体化的行为要采取相应的惩罚惩戒办法。

三、有重点地培育中西部新的战略性区域发展

近年来,率先发展的东部地区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由于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中后期而呈现出增速减缓的趋势,中西部地域辽阔且内部发展也很不平衡,要选择其中发展基础好、发展潜力大、便于快速培育的较小的地区。要制定针对性强的有效措施使这些地区对制造业产生较强的集聚能力,快速聚集全国性乃至全世界的优质资源要素,从而在未来的中国经济增长中起到战略性支撑作用。

四、因地制宜推进各地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强调市场机制在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逐渐解决这些领域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结构性问题。二是有条件的地区要尽早放开对民间银行设立的限制,推动多元化、多层次、多所有制金融体系建设,大幅度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效率。三是金融地产过热的地区要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减少房地产对居民和企业资金的占用,让更多资金流向工业尤其是制造业。

五、加强区域实体经济运行监测

定时搜集全国各地区实体经济发展信息,建设地区实体经济数据库,构建全国联网的实体经济监测平台,及时监测、发现和化解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点、特点和难点问题,并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文章来源:中国经贸导刊

作者: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 陈耀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22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 京ICP备1503938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182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厂胡同1号社科院工经所 电话:010-68057169 邮箱:chinaregion@163.com 邮编:1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