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学会介绍 | 学会动态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会员服务 | 西部中心 | 学科建设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 >> 学会动态 >> 学会领导 >> 正文
陈耀副会长: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是简单的转移和复制

京津冀一体化自2014年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整体效果显著。三年来,京津冀三地的合作取得了实质的进展,包括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转移等方面都有较大突破。

按照《京津冀协同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要求,2017年是第一阶段的收官年,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要取得明显进展,尤其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基本上要完成,完成北京行政中心的搬迁,未来要进一步完善副中心综合服务的配套功能。

另外,2017年交通一体化和雾霾治理要取得更突出的成果。

第一阶段目标顺利推进

按照规划纲要的进程,京津冀协同发展分三步走,2014~2017年是第一步。第一步的核心任务就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在交通运输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转移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成效尤其明显。公路、铁路、地铁、机场建设形成了更加畅通、便捷的交通网络。公路方面,打通断头路,瓶颈路段扩容;铁路方面,规划的环形、城际都在推进建设中。交通一体化很重要的一点是,北京的公交延伸到周边地方,并推行一卡通,给三地人民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生态环境方面,京津冀三地之间形成了联防联控的生态保护机制,通过关闭污染型企业、汽车管制、煤改气等手段来共同防治大气环境污染。大气环境的改善可能还要有一个过程,好的机制、手段已经形成,防控治理的力度在加大,将来效果一定会很快显现。

产业方面,主要是产业结构升级和转移。北京要建立高精尖的产业结构,河北和天津承接产业转移。尤其河北,淘汰落后产能,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应该是受益最大的。北京现代、医药行业、电子信息、批发市场等向周边转移,对调整优化河北经济结构,促进河北经济发展必定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疏解非首都功能至关重要,医疗卫生、文化教育资源都要向北京周边地区倾斜。医疗方面,异地结算现在应该说已经实现了,但最关键的应该是把优质的公共医疗资源要向这些周边地区投放。现在北京一些三甲医院到周边河北地区合作办院,有利于提高周边地区的医疗水平,这方面应该再采取更多措施。三地要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还需要相当长时间。今后重点应当是加强北京周边地区的增量建设,要尽量避免对北京中心城区公共资源的存量调整,否则会影响城区居民的就医就学和公共服务的正常供给。

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方面要解决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产生的大城市病问题,更重要的是探索人口经济高度密集地区如何实现优化发展,这也是京津冀协同的中心任务。由于行政区划的分割、体制机制的障碍,我国大城市群内部的协同效应比较差,各自为政,导致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所以要探索大城市内部的不同行政主体之间如何协同一致行动,为其他城市的发展找到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包括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分工协作、各项政策对接上如何去协同。

只有大城市群内部的合理分工和协同发展,才可能培育和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明确差异化功能定位

三地各自的优势与短板非常明显。北京作为我国政治、文化、科技和国际交往中心,集聚了大量的优质公共资源。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人口和产业过多的集聚,非首都功能也大量无序增长,现在要开始从过去的集聚向扩散转换。协同发展就是要解决北京过度臃肿的大城市病问题,使北京能够更好地迈向世界级城市,这是重要的一步。同时功能疏解也为周边地区带来了发展机遇。

虽然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处在底端的位置,但河北地域辽阔,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强一些,农副产品资源、工业配套相对来说,有一定基础。同时河北又是北京和其他地方联系的通道,区位条件很独特。所以,河北在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商贸业、现代制造业方面有自身独特的条件。河北的秦唐沧地区是沿海城市,但相对来说是后发地区,且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

天津在协同发展中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也承担了一些北京的疏解产业,同时河北和天津两地的产业也有互相转移。天津靠海,是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华北地区的出海通道,港口吞吐能力很强。就港口而言,天津的滨海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发展非常快,也是目前国家级新区里面唯一一个经济总量超万亿的新区。先进制造业、高端装备、能源重化工业发达。但这些年环渤海港口的恶性竞争也非常严重,互相争夺货源等对整体发展不利。天津港本就是航运大港,作为北方的航运中心,港口城市之间如何合作,如何促进港口城市一体化发展,天津在这方面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

京津冀空间布局的规划是“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点”,双城构成了京津冀的两个重要经济增长极,天津自身的发展也有辐射带动河北一些地方的作用。目前的主要问题就是沿海港口依靠天津港口的强大实力来整合,明确各个港口的功能定位。京津冀的沿海港口城市如何加强合作,不同的港口要进行差异化的功能定位,这是今后需要重视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通过三地合作可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恶性竞争,推动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协同发展是核心也是难点

京津冀协同现在的方向是对的,但要真正实现协同还有很长路要走。

交通方面,断头路、瓶颈路段还没完全改造完工。最大的项目就是新机场,通过新机场建设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尤其是带动河北经济发展。按照计划,新机场要在2019年建成,最终形成1亿人次的旅客吞吐量。依托新机场,发展临空经济区,带动北京和河北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包括航空制造、现代服务业、高端物流、旅游会展、金融保险等,形成集约、高端、生态、智慧的产业集群。根据初步的规划,临空经济区的总投资要达到3400亿元的规模,将来会是资本大量积聚的地区,并成为京津冀地区最大的新增长引擎。

产业方面,分工协作是核心,要实现分工合作,协同发展难度最大,也是最关键的。现在某些方面的认识尚不一致,比如京津冀三地要形成怎样的合理分工格局呢?河北也希望更多地发展一些高端产业,不愿意承接一些北京不要的产业,要提升自身在京津冀分工中的地位。但是任何区的产业分工,都要以当地的资源禀赋、技术经济水平、人才条件为依据。

京津冀地区的核心区和周边城市、外围地区已经形成不同的产业技术梯度,核心地方主要搞研发、高端产业、形成创新源泉;周边城市主要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发展先进制造业;外围的地区,主要是提供能源保障、原材料、农副产品。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能够发挥各自优势、相辅相成、互补互助的大型城市空间分工格局。功能分工、环节分工将会是京津冀大城市群的主体分工形态,这是提高协同效应的重要条件。

产业转移也不是平面地复制,简单地把厂房和机器搬过去。转移企业要按照现在新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提升技术装备水平。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转移要求不能把污染企业转移,低端的、对环境有损害的企业绝对不会搬到其他地方去。产业转移现在也遇到一些麻烦,医药行业对技术要求比较高,对当地的配套,检测技术有一定要求。现在北京的一些医药企业虽然已经转移到了河北沧州,但仍然需要北京市来检测。所以,产业转移要按照产业发展的规律,不能超越发展阶段,提出过高的目标,最终可能会导致转移失败。

规划纲要中还提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要建一些集中承载地和微中心,目前关于究竟哪里作为目标地点,承接什么样的功能,微中心的概念、标准都要梳理清楚,具体怎么建设,还需要加强研究,要避免把微中心建设搞成房地产开发的热潮。 现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已经启动,推进进度也比较快,下一步就是要考虑微中心建设。

按照三步走的计划,2017年的目标正在顺利推进,下一步工作还需要加大力度去实施。在中央强力推动下,我们对京津冀一体化的前景充满期待和信心。

(作者陈耀系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22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 京ICP备1503938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182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厂胡同1号社科院工经所 电话:010-68057169 邮箱:chinaregion@163.com 邮编:100006